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病理科>> 健康科普 >>正文

健康科普

加强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全面认识

作者:梁乐 责任编辑:冷慧 发布时间:2019-01-15 09:39:47
字号:
+-14
浏览次数: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是威尼斯消化科和普外科送检标本中常会遇到的病种。80%的GIST有KIT突变,8%~10%的GIST有PDGFRA突变目前已证实具有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的GIST,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有效。但仍有10%的GIST缺乏KIT及PDGFRA突变(野生型GIST),这部分肿瘤通常对靶向治疗不敏感。随着研究深入,在有限诊断手段下加强GIST的全面认识显得尤为必要

   GIST有一些少见组织学形态:(1)微小GIST:直径≤10mm,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常伴有间质玻璃样变和局灶钙化大部分病例含KIT突变,少部分为PDGFRA突变多呈良性临床过程,几乎没有转移的风险,有时微小GIST与大的GIST同时存在。2)去分化GIST:一般为高度侵袭性用于描述肿瘤从经典的CD117阳性转化为阴性的演进过程这种现象可原发也可继发于长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组织学上常显示明显多形性,瘤细胞可表达细胞角蛋白(CK)或结蛋白,因此容易误诊3)GIST伴横纹肌肉瘤分化:罕见,一般继发于长期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治疗。肿瘤中出现的异质性成分,其形态类似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或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肿瘤保留原先的KIT或PDGFRA突变,并且肿瘤中从未检测出KIT二次突变。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GIST:是年来发现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GIST,主要包括Carney三联征、Carney-Stratakis综合征、90%儿童和10%成人野生型GIST。多见于女性,只发生于胃(尤其胃窦部),也可为多灶性。该型GIST组织学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呈多结节或丛状生长,肿瘤细胞以上皮样形态为主,也可伴有与梭形细胞的混合性区域。与SDH表达型GIST不同,这类GIST常见淋巴结转移,有时出现血管侵犯,但该型GIST即使出现转移也常呈现出惰性的临床过程。虽然SDH缺陷型GIST对CD117或DOG1免疫反应呈强阳性,但分子学检测显示其缺乏KIT及PDGFRA突变,且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不敏感。

神经纤维瘤病I型(NF1)相关性GIST:NF1相关性GIST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类型GIST好发于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缺少KIT和PDGFRA突变。与散发性小肠GIST患者(中位年龄56~59岁)相比,NF1相关性GIST发病年龄更年轻(中位年龄49岁)。1/3以上的NF1相关性GIST表达S-100蛋白,而散发性小肠GIST中S-100蛋白不常表达(6%)。组织学上以单纯梭形细胞形态多见,即使没有发生KIT突变,肿瘤细胞CD117免疫组织化学也呈强阳性。大部分体积小,核分裂活性低,预后较好。

BRAF突变型GIST:新近在多达13%的野生型GIST中发现BRAF第15号外显子突变(尤其是V600E替换突变)更易发生于女性患者,多见于小肠,其次是胃。除作为野生型GIST的一种原发癌基因,BRAF突变也代表了KIT/PDGFRA突变型GIST一种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根据目前风险评分体系,这种肿瘤显示出高度恶性风险,但在体积小(≤5mm)或无核分裂活性的GIST也可发生BRAF突变。BRAF突变型GIST常为梭形细胞形态,与KIT突变型肿瘤在组织学上无明显区别。

.其他分子病理改变:2/3病例中第14号染色体发生异常,包括单倍体或染色体14q部分丢失。约50%的病例中可见第22号染色体长臂缺失。染色体8q(包含MYC基因)、3q(包含SMARCA3基因)和17q的扩增与肿瘤的侵袭性相关,这些遗传学改变可出现在KIT或PDGFRA突变型GIST以及NF1患者的GIST中,但不发生于SDH缺陷型GIST。此外,基因表达图谱研究发现了其他一些基因改变与肿瘤侵袭性行为相关,如肿瘤抑制基因CDKN2A的失活,TP53突变、P13K信号通路异常和相对少见的MDM2及CCNDl扩增。

参考文献

1. 时姗姗,饶秋,周晓军.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中华病理学杂志.2015,44(1):69-72.

2. 时姗姗,王璇,夏秋媛.BRAF V600E突变特异性抗体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应用.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8):566-570.

 

 


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