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感染性疾病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新发传染病简介

发布时间:2012-05-10 15:45:00
字号:
+-14
浏览次数:

 

新发传染病是指近30年来由新发现的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种类之多,引起世人瞩目。一些新发传染病已在我国出现并造成流行,例如艾滋病、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等,并且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我国还存在其它新发传染病传入的可能。

揭开“流感”的神秘面纱

季节性流感是由以往已存在的流感病毒(区别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H5N1禽流感等新型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行冬春季多发,容易引起大流行,好发于儿童、老年人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等体质较弱的人群,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干咳、咽痛,伴头痛、乏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治疗早期可应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抗病毒治疗,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应用抗菌素治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季节性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2009-2010年首先在北美出现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数个月内即席卷全球。甲流临床表现上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有以下特征:1、流行季节上,甲流首先在夏季出现了广泛、大量感染新病毒病例,随后在秋季和冬季发生了更高水平的感染;2、更易感染以往健康的年轻人,且病情较重、需要住院、需要重症监护、病死率更高;3、主要死亡原因为病毒性肺炎;4、普通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疫苗无效。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上,禽流感发生在前,即某地区某禽类出现禽流感样症状并死亡;发病者1周内曾到过禽流感暴发疫区,或与病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或从事与禽流感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治疗上主要为严格隔离,抗病毒、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蜱虫引发的“血案”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于1994年首先在美国发现并确诊,2005-2006年首先在我国安徽、湖北等地发现,并造成了局部流行,其后相继在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有病例报道。本病病原学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好发于5-10月,主要发生于丘陵地带,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传播。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典型症状,血象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例可有肝、肾、心脏等多脏器功能损害,极少部分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治疗上,病因治疗首选四环素类药物,利福平、喹诺酮类药物亦有效,重症病例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2010年在河南商城县发生的蜱虫叮咬人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发病例数接近600例,其中死亡18例。其实,自从2005-2006年,我国安徽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首例病例及其局部流行以来,又相继在河南、江苏、山东、湖北、辽宁等地发现临床表现类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流行病例,但相当部分病原学检测阴性,因此,2010年5月,卫生部组织中国CDC及临床等有关专家,编写印发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试行)》,以进一步组织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于2011年,最后证实为布尼亚病毒科的白蛉病毒属中的一种新病毒,因此,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型布尼亚病毒。本病传播途径主要为蜱虫叮咬传播,并且已被证实可通过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传播。本病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尚无无特效药物治疗。

都是“蚊子”惹的祸

登革热已有200多年的流行史。本病主要流行区为东南亚、南亚地区,我国主要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的增加和东南亚为旅游热点地区,北京地区均为输入性病例。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严重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登革出血热)和淋巴结肿大。本病无特效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本病于2008年首先在我国东莞出入境口岸发现输入性病例,于2010年10月,在广州局部地区有暴发流行。该病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类似,容易误诊,虽然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易形成大规模暴发和流行。

 

 

 

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